2021年6月2日 武汉鑫荣成科技董事长阮光友出席了“保护长江精灵,共绘绿美画卷”2021年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活动。
主办单位:
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长江湖北省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放流活动主题:“保护长江精灵,共绘绿美画卷”2021年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活动。

坐标宜昌!755万尾“鱼儿”回家了
2021年6月2日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综合生态补偿项目增殖放流活动在宜昌市杨岔路老汽渡口举行,共有超过755万尾珍稀鱼类、经济鱼类在长江宜昌段集中放流。

中华鲟是宜昌文化符号也是长江文化符号,保护中华鲟已成为长江生态保护的一张名片。
此次放流选择1~5龄不同年龄段的中华鲟,有利于提升放流成活率,维持种群优势,本次增殖放流结束后保护区管理处会持续开展保护区常规生态监测科学评估放流成效,为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下半年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还将举行一次大型放流活动。
当天向长江投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长江鲟430尾、胭脂鱼5.6万尾,经济鱼类750万尾,可有效补充长江干流的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野外种群数量,并补充经济鱼类渔业资源,对改善和优化长江水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鲟起源于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因过度捕捞,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放流现场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中华鲟起源于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因过度捕捞,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好中华鲟这一国宝,1996年4月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020年,该保护区共举办2次大型放流活动。